顏面削骨正顎手術

顏面削骨手術

Facial contouring surgery

亞洲人普遍喜愛瓜子臉、鵝蛋臉,偏好溫柔婉約的外表展現,因此會希望擁有柔順臉部線條。若下顎骨角過寬或外凸超過耳垂位置,容易顯得臉寬大也就是類似俗稱的「國字臉」。如果是配上過寬的顴骨或太陽穴、臉頰較不飽滿者容易看起來刻薄或是一般俗稱的「有剋夫相」。

要改變因顏面骨造成的這種臉型需要藉由手術改變臉部外觀,手術會透過口內分別做4-5cm的手術切口,進行組織肌肉的骨膜剝離避免誤傷,醫生須視每位客戶骨骼條件、需求,透過電腦AI分析評估,再針對突出的下顎骨角進行磨骨或縱切和對於過寬的顴骨弓內推,達到兩邊對稱且角度圓潤。削骨手術比一般手術困難、複雜度來得高,術前會評估骨骼移除量多寡,避免過度移除及誤傷周圍血管與神經叢,造成復原速度緩慢或難以癒合而有感染風險,術前務必了解削骨手術的極限與風險,多與醫生溝通需求,讓自己擁有更滿意、柔順且精緻的臉型。

手術適應症

骨性結構異常:

1.顴骨: 顴骨過高、過寬造成的中臉部異常或不對稱
2.下顎骨:下顎骨角過大、外凸造成之臉型過於方正或者兩側不對稱
3.下巴: 下巴前凸、後縮或歪斜等等

削骨位置

(1)顴骨 (2)下顎骨角 (3)下巴

削骨手術是一種臉部整形手術,主旨為改變臉部骨骼結構,以達到改善臉型比例和外觀的效果。手術通常用於調整顴骨、下顎骨角和下巴等部位的大小位置和形狀。

手術方式:

1. 顴骨削骨手術方式:

顴骨雕塑手術是採用口內切口合併鬢角處(傷口藏於髮際內)。口內的切口可作一個眼眶外側的顴骨體切開和固定,鬢角處的切口讓我們可以作顴骨弓的骨切開和固定。相較於早期相對依賴開刀經驗,由醫師於手術中主觀評估固定後的位置是否好看及對稱,本診所採用術前3D手術模擬,根據手術前的電腦斷層影像,正確評估兩側內推位移的距離,避免人為誤差以達到一致性的優良手術成果。此外,精準確定截骨位置,以避免不必要的顏面骨及神經血管傷害和非預期性的眼眶骨,顱骨傷害,手術中更採用內視鏡輔助使手術的精準度大幅提升。

2.下顎骨削骨手術方式:

下顎削骨雕塑手術是採用全口內切口,將口腔內的下顎骨角及部分下顎骨下緣切除,再用磨骨器械將側邊凸出部分磨平,來雕塑出較柔順的瓜子臉或鵝蛋臉。本診所手術中採用內視鏡輔助,不僅在進行軟組織剝離時避免神經血管肌肉的傷害,在進行截骨時亦配合術前的3D術前模擬並3D列印出截骨導版,在有限的視野下能精準進行,如術前模擬的截骨位置,有效避免最常見嚴重的下頷骨髁骨下骨折發生並達到術前計畫的效果。

3.下巴截骨手術方式:

採用全口內切口,將下巴骨截開後,根據每個個案臉部的比例,對下巴的位置做縮短、延長、往前後或往左右移動,以達到最和諧的臉部比例,甚至是對於下巴的形狀做調整,窄縮等等,最後再用迷你骨釘骨板固定。

正顎手術

Orthognathic Surgery

每人都想要擁有一個漂亮的臉形以及迷人的笑容。正顎手術是透過上、下顎骨的相對位置調整,從根本改變臉部輪廓、咬合、嘴形、微笑曲線,使外觀回復協調自然。除了改善「戽斗」、「骨性暴牙」、「下顎後縮」、「下顎突出」、「顏面歪斜」等問題,對咬合咀嚼、發音及呼吸功能都會有連帶影響,甚至因下顎過度後縮所造成的嚴重睡眠呼吸中止,透過AI模擬術前術後比較差異,正顎手術也可達到大幅度的改善。

在治療前會仔細評估每個個案的臉形比例,咬合位置、咀嚼吞嚥、呼吸道通暢,語言功能如鼻音咬字是否正常等,對於尋求治療的期望如何,所有問題、檢查、評估都是醫師評估的要點之一,術後達到外觀及咬合獲得大幅度的改善,甚至搭配削骨手術或其他治療,來雕塑出理想的臉型。

手術適應症:

正顎手術主要是調整上下顎間的相對位置以及雙顎(maxillomandibular complex)於臉部整體的相對位置,以達到臉部的協調與美觀。因此,評估上下顎間的咬合關係在手術前的評估就顯得非常重要。咬合關係的分類比較常見的是採用安格氏咬合異常分類法(Angle’s Classification),主要是根據上下顎第一大臼齒之關係做分類。

1. 第一類咬合不正(Class I malocclusion)

指上下顎第一大臼齒相對位置正常,然而牙齒排列或雙顎位置則有些異常,常見的牙齒排列異常包括齒列排列擁擠(crowding)、空隙(spacing)或是錯咬(cross bite),而雙顎位置異常則造成雙顎前突(protrusion)(凸臉型),或歪斜等等。

2.第二類咬合不正(Class II malocclusion)

指上顎第一大臼齒位置相對於下顎相對突出,最常見的是俗稱的暴牙,或者是下顎後縮造成的小下巴等等。與之相關的外觀表現包括面部表情放鬆時,上排牙齒露出,必須時常緊閉上唇,笑的時候常常露出上排牙齦,也就是所謂的露齦笑(gummy smile),而嚴重的下顎後縮甚至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

3.第三類咬合不正(Class II malocclusion)

指上顎第一大臼齒位置相對於下顎相對後縮,最常見的就是俗稱的戽斗。除了先天基因遺傳疾病、唇顎裂外,下顎前突往往是青春期顏面骨發育時,上顎骨與下顎骨發育的不平衡造成,發育較強壯的下顎骨往往會限制上顎骨的生長,導致除了前突的下顎骨外,上顎骨的發育相對較弱。除了明顯的戽斗外觀外,常常伴隨著牙齒的前開咬,導致吃東西不方便,發音構音困難,平常不笑的時候由於兩側嘴角下垂,常常會讓其他人覺得看起來很兇或是誤會成在生氣的感覺。

如果有以下狀況,也可能需要評估正顎手術:

  • 骨性暴牙
  • 下巴後縮
  • 下巴太長
  • 發音異常、口齒不清
  • 咬合不良,導致吞咬食物不方便
  • 開咬(牙齒咬合時,嘴巴還是開開的,上下齒列還有空隙)
  • 上下嘴唇無法輕鬆閉緊
  • 下顎骨關節或顎骨疼痛
  • 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打鼾 

正顎手術的種類:

1.勒福氏第一形上顎切骨手術(LeFort I 術式)

將上顎骨延水平方向切開,重新調整位置後,以骨釘固定;可將上顎往前移、左右移動,改變臉部長度及牙齒位置。

2.上顎前部切骨手術(Wassmund 術式)

上顎骨前端的切骨術,通常需拔掉上顎第一小臼齒,再磨掉齒縫間的骨頭與上顎的骨頭,將前排牙齒往後退。

3.下顎骨矢狀劈開術(BSSO 術式)

把下顎骨的垂直枝做矢狀切開,重新調整位置後,再用骨釘固定,可將下顎做上下前後移動與左右轉動。

4.下顎前部切骨手術(Kole 術式)

跟上顎前部切骨手術類似,但是是從下顎骨開始,可能需要拔下顎的第一小臼齒,把下顎牙齒往後退。

5.下巴切骨整形術(Osseous Genioplasty)

自體截骨:運用下巴本身的骨頭,將其切斷往前移動,再利用鋼絲或骨釘固定。

植入物方式:植入人工骨,以改善下巴之長度與線條。

術前3D手術模擬:

AI正顎手術案例:

若有下列情形,手術前請主動告知醫師:

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尿毒症等慢性疾病;凝血功能不良、肝功能不良、靜脈曲張、深部靜脈栓塞等疾病;使用避孕、賀爾蒙藥物、有疤痕增生體質者;其他過去手術史及藥物過敏史;曾接受手術部位放射線治療、正接受或剛接受完化學治療、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抗排斥藥等疾病。

副作用及併發症: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美容醫學處置同意書及說明書範本」)

  • 出血、瘀青、血腫
  • 傷口感染、傷口癒合不良
  • 過敏反應、併發呼吸道感染
  • 周圍皮膚擦傷
  • 臉頰皮膚及下唇及下巴皮膚感覺遲鈍、牙齦麻木
  • 骨釘骨鈑外露、顳顎關節症狀、軟組織下垂
  • 牙齦萎縮、牙齒變色及其他口腔病變、復發

手術注意事項:

  • 手術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前會安排做抽血、胸部X光、心電圖等檢查;當日手術前,需禁食8小時,包括開水。
  • 手術前兩星期及手術後兩星期,需停止抽菸及喝酒。
  • 手術前一星期,停用抗凝血藥物或預防中風的營養食品,避免術後流血問題。
  • 手術後,口內傷口癒合約需一週時間,一週內必須嚴格執行口腔清潔。
  • 手術後,勿低頭或用力做事,傷口兩週內須冰敷,冰敷時間請依照醫師指示,約冰敷三十分鐘休息二十分鐘,以減輕傷口血腫及疼痛感;兩週之後可熱敷,使用熱水及毛巾,以不燙手為原則 (攝氏41度以下),每次20~30分鐘 (熱敷並非絕對必要,需非常小心避免燙傷)。
  • 傷口如有出血、發紅、發熱或劇烈疼痛等情況,應該立即回診。
  • 手術後,手術部位會有腫脹、瘀青或麻木感的情形,約持續數週。腫脹及麻木感,恢復速度因個人體質會有所不同。

術後照護:

術後的2週內,可用冰袋冰敷可以降低顏面手術的術後腫脹。

  • 術後一週內,盡量喝全流質食物(果汁、牛奶等)。隨著腫脹與不適改善,可以逐漸嘗試用湯匙吃些不需咀嚼的軟質食物(稀飯、布丁、蒸蛋),但不可以太燙。
  • 術後一個月內避免菸酒及熱飲、紅麴、 納豆、 當歸、 人蔘、 十全大補湯等活血藥材。
  • 術後的四週內都必須進食軟質食物,等骨骼癒合後,能承受咬合的力量,才逐漸恢復正常飲食。吃完東西,務必落實口腔清潔。

因傷口在口內,所以口腔衛生的照顧非常重要。手術完第2天就要開始定時用漱口水沖洗刷牙,不論有無進食,至少4小時清潔1次,進食後務必追加1次漱口水。剛手術完,會比較腫脹疼痛不適,但務必忍耐配合,才能降低感染風險。

術後盡量讓頭部保持較高的姿勢,可以減少術後的腫脹及加速傷口的癒合。而生活作息一定要正常,切記「熬夜」會影響抵抗力,造成術後感染的常見原因之一。任何手術都會讓您的體液流失一部份,必須時常補充您的水分。也要記得避免用力擤鼻涕、打噴嚏、咳嗽、嘔吐, 或避免碰撞及劇烈運動。

如果可以請盡量安排術後2~3天有人可以照顧自己,可能您認為自己能夠撐過去,但有個人在旁邊照顧您,可以讓您心理上覺得比較舒服。

所有整形手術都將會面臨術後腫脹或瘀青,最後的成果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的到,如果您有任何狀況,都可以給醫師檢查。

手術常見問題:

正顎與削骨手術雖處理的部位為骨頭,但針對的部位是不一樣的。削骨手術調整的是臉部輪廓外圍的骨頭,正顎手術處理的則是核心骨架的位置與角度

  • 削骨手術:可以讓臉變窄、改變臉寬及臉形。
  • 正顎手術:透過將骨頭位置重新調整,改變臉部的整體外觀。

如果想打造完美臉型,削骨與正顎終究只是作法,每個人的骨頭五官架構都不相同,建議還是需要交給專業的整形外科醫師來診斷,評估適合的手術建議,調整適合自己的臉型。

從外觀看起來顴骨過高或臉看起來較寬,使得太陽穴位置(顳骨)顯得略為凹陷。除了考慮抽脂、自體脂肪移植手術、玻尿酸注射來改善,也可考慮削骨手術。

因需先區分骨骼、脂肪造成的問題,單純脂肪的部分可透過抽脂(LSSA音浪脂雕)方式,但如是骨骼的部分,則必須透過削骨手術的方式來改善。

  • 下巴後縮
  • 下巴前凸(戽斗臉、月亮臉)
  • 歪斜不對稱
  • 大小臉
  • 骨性暴牙
  • 牙齒開咬、咬合不正
  • 睡眠呼吸中止症
  • 打鼾
  • 顳顎關節有異音
  • 疼痛

醫師會經由外觀與骨骼的客觀評估,上下顎的相對位置,提供最適合臉型的規劃,如單純只做下巴整形、截骨調整和墊假體,往往無法提供最全面的改善。

以下巴整形,只能改變下臉(全臉的三分之一)的部位,而正顎手術可改變中下臉(約全臉的二分之一)的部位,其中正顎手術改變上下顎的位置,同時調整咬合平面的角度會徹底改變臉部整體外觀。

建議親至與醫師討論對於臉型改善需求以及治療方式後再做決定。

不論是削骨手術或正顎手術,手術傷口在口內,外面一般沒有傷口,由於手術執行需在有限的空間內,為了保護神經,難免需撥離勾開神經,雖外表完整看起來沒有症狀,但內部細小的神經纖維皆有一定程度的拉傷,術後短暫感到異常,皆為正常現象。多數會隨著神經自我修復慢慢改善,一般人會在3~6個月內恢復。

參考文獻:

  1. Two-dimensional cephalometry and computerized orthognathic surgical treatment planning. 2007 Jul
  2. Algorithm for planning a double-jaw orthognathic surgery using a computer-aided surgical simulation (CASS) protocol. Part 1: planning sequence. 2015 Dec
  3. The aesthetic dentofacial analysis.2007 Jul
  4. Pitfalls in Orthognathic Surgery: Avoidance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2007 Jul
  5. The Vocabulary of Dentofacial Deformities. 2007 Jul
  6. Surgical Approach to the Patient with Bimaxillary Protrusion. 2007 Jul

(手術衛教更新時間:2024-04-03)